舟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舟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 舟山市交通运输局 舟山市水利局 舟山市港航和口岸管理局关于联合印发《舟山市工程地质层组层序划分技术指南(试行)》的通知
舟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舟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 舟山市交通运输局 舟山市水利局 舟山市港航和口岸管理局关于联合印发《舟山市工程地质层组层序划分技术指南(试行)》的通知
各县(区、功能区)资源规划、住建、交通、水利、港航部门、各在舟地质勘察单位: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系列决策部署,助力现代海洋城市地质资源可持续发展,促进地质勘察行业标准规范和开放共享,根据《地质资料管理条例》,舟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舟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舟山市交通运输局、舟山市水利局和舟山市港航和口岸管理局组织编制了《舟山市工程地质层组层序划分技术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技术指南》),现予印发。
请各地各部门做好《技术指南》在行业领域的宣贯应用,鼓励在舟地质勘察单位按照《技术指南》要求编制成果报告,创新工勘资料成果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高效协同。国家、部、省等重大工程项目的地质层组层序,有特殊规定的从其规定。
本《技术指南》自2025年1月1日起试行,试行期二年。
附件:《舟山市工程地质层组层序划分技术指南(试行)》
舟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盖章) | 舟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盖章) | 舟山市交通运输局 (盖章) | |
舟山市水利局 (盖章) | 舟山市港航和口岸管理局 (盖章) |
舟山市工程地质层组层序划分技术指南
(试行)
舟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舟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
舟山市交通运输局
舟山市水利局
舟山市港航和口岸管理局
2024年10月
目 录
前 言
为切实落实国家和省部委全面启动数字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要求、推动“数字浙江”建设进入新阶段,实现舟山市内跨层级、跨区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高效协同,满足舟山市城市地质智慧管理的长远需求,在《工程建设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33/1065-2019)》和《浙江省钻孔标准化工作技术要求(试行)》等规范和文件的基础上,舟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舟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舟山市交通运输局、舟山市水利局和舟山市港航和口岸管理局五部门共同组织,浙江省工程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起草,编制完成《舟山市工程地质层组层序划分技术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技术指南》”)。《技术指南》在编制过程中以多种形式在全市广泛征求各相关行业部门、从业单位意见和建议,并积极征求省内单位专家意见和建议。
《技术指南》按照《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GB/T 1.1-2020)的规定起草,共包括4章。主要内容如下: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与定义;4工程地质层组层序基本规定。
《技术指南》由舟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舟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舟山市交通运输局、舟山市水利局和舟山市港航和口岸管理局提出并归口管理;
《技术指南》具体解释由起草单位负责。
1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舟山市工程地质层组层序编制要求。
本指南适用于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勘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相关地质工作图件和成果报告编制。
本指南仅对工程地质层组层序、层号和岩土大类进行要求定义,具体的地层岩性及定名由各项目根据具体查明情况定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规范、标准和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不可缺少的条款。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GB/T40112-2021);
《工程建设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33/1065-2019);
浙江省钻孔标准化工作技术要求(试行)(浙江省自然资源厅,2023年11月)。
3术语和定义
3.1术语
(1)工程地质钻孔 Engineering Geological Borehole
根据建设工程的要求,查明、分析、评价建设场地的地质、环境特征和岩土工程条件所实施的勘察孔。
(2)钻孔数字化 Borehole Data Digitization
通过对钻孔原始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编辑和建库等,将所有纸质和电子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的过程。
(3)钻孔标准化 Borehole Data Standardization
基岩标准地层的层序、岩芯和统一的编码规则,对用于建模的钻孔基本信息、分层及测试数据等关键信息进行标准化处理的过程。
(4)工程地质层组 Engineering Geology Stratum Group
按地层的地质时代划分的组级地层单位,一般由多个层级单元组成。
(5)工程地质层 Engineering Geology Stratum
在工程地质层组划分基础上,按地层成因类型进一步划分的工程地质层级单元。
(6)工程地质亚层 Engineering Geology Substratum
在工程地质层划分基础上,按地层岩性及物理力学性质差异进一步细分的地层单元。
3.2符号
3.2.1第四纪地层时代与层序
(1)地质时代与地质层组层序
1)全新统
全新统上组(Q43),层序号①;
全新统中组(Q42),层序号②;
全新统下组(Q41),层序号③;
2)上更新统
上更新统上组上段(Q32-2),层序号④;
上更新统上组下段(Q32-1),层序号⑤;
上更新统下组(Q31),层序号⑥;
3)中更新统
中更新统上组(Q22),层序号⑦;
中更新统下组(Q21),层序号⑧;
4)残坡积
残坡积层划为第四系(Q),不明确具体统和组,层序号⑨;
5)人工堆积
人工堆积层划入全新统上组(Q43),层序号①。
(2)地质亚层和夹层、透镜体等
以不同下角标区分同一主层的不同地质亚层、夹层和透镜体。其中:
1)人工堆积层对应下角标“0”、以“-数字序号”进一步划分亚层;
2)其余同时代不同岩性地层,按硬土、软土、砂对应1、2、3下角标区分,原则上单数下角标(1、3、5)为硬土层或砂土(粉土)层,双数下角标(2、4、6)为软土层(残坡积层除外)
3)夹层和透镜体不做主层和亚层明确,按照所在地质层(亚层)加英文字母下角标以示区分,同一主层存在多层透镜体时,顺序按a,b,c……顺延。
3.2.2 前第四纪地层时代与层序
舟山市前第四纪地层按照时代和成因类型大致分为岩浆岩、火山沉积岩和变质岩3大类,岩性多达几十种,基于我市工程勘察需求、工作成果现状及地质大数据平台和三维地质建模需求,对舟山市前第四纪地层划分原则规定如下:
(1)依据岩石地层单元所处地质时代,从新至老,分为燕山晚期-早白垩世岩浆岩类、中生界下白垩统火山沉积岩类和中元古界变质岩类。其中:
1)燕山晚期-下白垩世期岩浆岩类统一归类为⑩层;
2)下白垩统火山沉积岩统一归类为⑪层;
3)中元古界变质岩类统一归类为⑫层;
各地段具体地层岩性根据查明情况自行定义。
(2)依据岩石风化程度(全风化、强风化、中风化、微风化)划分工程地质亚层,依次对应下角标1、2、3、4区分。
3.2.3断裂破碎带
舟山市辖区内断裂构造破碎带较发育,区域性大断裂主要有镇海-普陀东西向大断裂和温州-镇海北北东向大断裂2条:已查明的盖层断裂有23条(具体见《1:5万舟山市等五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舟山群岛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与监测报告》和《舟山市城市地质调查报告》),其他小的构造破碎带若干。命名原则如下:
1)区域性大断裂:按照名字命名,不加编号或者按照引用成果里面的编号(须备注引用资料源);
2)盖层断裂:按照《1:5万舟山市等五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或《舟山市城市地质调查报告》,编号为“F+序号”;
3)场区内小型断裂破碎带:自行编号,编号为“f+序号”。
3.2.4 成因
ml——人工堆积
m——海积
al-m——冲海积
al——冲积
l——湖积
al-l——冲湖积
pl——洪积
al-pl——冲洪积
dl——坡积
dl-pl——坡洪积
el-dl——残坡积
4 工程地质层组层序基本规定
4.1划分基本原则
工程地质层组划分时遵循以下原则及标准:
1)以时间为主线,依据岩土体的地质时代,利用沉积旋回、硬土层、软土层等区域对比标志,与第四系年代时序、古环境演变、重大地质事件相对应;
2)依据岩土体不同沉积相、成因类型及岩性类别,合理统筹同期异相和异期同相现象;
3)依据岩土体地层时代、成因、岩性及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差异性分别进行工程地质层组、层及亚层划分;
4)兼顾普适性,地层划分标准满足城市地质钻孔数据标准化及三维地质建模需求。
第四系地质年代划分时段及对照表 表4-1
地层单位 | 年龄(距今时间,万年) | ||||||
系 | 统 | 组 | 代号 | 《工程建设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33/1065 -2019)(宁波地区) | 浙江省钻孔标准化工作技术要求(意见修改稿)附录A | 本技术指南 | |
第四系 | 全新统 | 上组 | Q43 | 0.25 | 0.25 | 0.25 | |
中组 | Q42 | 0.75 | 0.75 | 0.75 | |||
下组 | Q41 | 1.20 | 1.17 | 1.17 | |||
上更新统 | 上组 | 上段 | Q32-2 | 5.00 | 5.00 | 5.00 | |
下段 | Q32-1 | 10.00 | 10.00 | 10.00 | |||
下组 | Q31 | 18.00 | 12.60 | 12.60 | |||
中更新统 | 上组 | Q22 | 30.00 | 30.00 | 30.00 | ||
下组 | Q21 | 78.00 | 78.10 | 78.10 |
4.2舟山市工程地质层
4.2.1舟山市第四系工程地质层划分
根据地层沉积年代、成因类型、岩性及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共划分了9个工程地质层组,33个工程地质层和亚层。各工程地质层特征见下表4-2。
舟山市第四系工程地质层简表 表4-2
系 | 统 | 组 | 代号 | 层号 | 地层名称 | 岩性描述 | 成因类型 | 时代成因 代号 |
第四系 | 全新统 | 上组 | Q43 | ①0-1 | 杂填土 | 杂色,稍湿~很湿,松散~稍密,成份杂,主要由各种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和碎块石、黏性土等组成,颗粒大小和组成成分混杂,均匀性差。主要分布于荒地和无序填埋的建筑场地。 | 人工堆积 | mlQ |
①0-1 | 素填土 | 灰杂色,稍湿~很湿,松散~稍密,主要由人工堆填的碎块石组成,成分较单一,颗粒分选性一般~差,宕渣回填区域,粒径一般为5~40cm,部分大于40cm。主要分布于大面积回填建筑场地,房屋或道路地基地段。局部地段也有以黏性土为主的素填土,主要由丘陵区剥离的坡洪积或残坡积土回填形成。 | 人工堆积 | mlQ | ||||
①0-1 | 吹填土 | 黄灰、灰色,稍湿~很湿,松散~稍密,主要由人工吹填的粉土、粉细砂组成,含大量贝壳碎片和少量云母碎片,以及不等的淤泥质黏性土,均匀性一般。主要分布于沿海围垦区。 | 人工堆积 | mlQ | ||||
①0-4 | 淤填土 | 灰色,流塑,厚层状,主要由人工吹填的淤泥质土组成,含少量粉土粉砂,均匀性一般,主要分布于沿海大型围垦区。 | 人工堆积 | mlQ | ||||
①1 | 粉质黏土 | 灰黄、黄灰色,软塑~可塑,厚层状,含少量黄褐色铁锰质氧化斑点,偶见螺(贝)壳碎片。俗称“硬壳层”,土质较均匀,中偏高压缩性,在平原区农田一带广泛分布,向下逐渐过渡为淤泥质土,性质变差。 | 冲海积 | al-mQ43 | ||||
①2 | 淤泥、淤泥质黏土 | 黄灰色,流塑,厚层状。含少量灰黑色有机质斑点,偶见贝壳碎屑。土质较均匀,高压缩性,性质差,主要分布于海域和沿海新近成陆地段表部。海域地段多呈流泥、浮泥状。 | 海积 | mQ43 | ||||
①3 | 粉细砂 | 灰黄色,稍密为主,稍湿~很湿。主要成分为长石、石英等矿物颗粒,含少量贝壳碎片。土质均匀性一般、具中等偏高压缩性,性质一般。主要分布于舟山沿海诸岛砂质滩涂地段。 | 冲海积 | al-mQ43 | ||||
中组 | Q42 | ②2-1 | 淤泥质粉质黏土 | 灰色,流塑,厚层状或鳞片状、局部微具水平层理。局部夹少量粉土、粉砂条纹或团块,偶见贝壳碎片和灰黑色有机质斑点及植物残骸,土质较均匀,高压缩性,性质差,广泛分布于平原区和海域上部。 | 海积 | mQ42 | ||
②2-2 | 淤泥质粉质黏土 | 灰色,流塑,厚层状、局部鳞片状。含少量贝壳碎片和灰黑色有机质斑点及植物残骸,局部夹少量粉砂薄层和条纹。局部为淤泥质黏土。土质较均匀,具高压缩性,性质较差,广泛分布于平原区及海域中部。 | 海积 | mQ42 | ||||
②3 | 粉砂 | 灰色,饱和,中密为主、局部稍密、密实。主要成分为长石、石英等矿物颗粒,含大量贝壳碎片和少量云母碎屑,局部夹黏性土团块。均匀性一般,具中等偏高压缩性,性质一般。局部深槽地段与淤泥质土或软塑黏性土交替发育。 | 冲海积 | al-mQ42 | ||||
下组 | Q41 | ③2-1 | 淤泥质黏土 | 灰色,流塑,厚层状或鳞片状。含少量灰黑色有机质斑点和植物残骸,偶见贝壳碎片,局部夹少量粉砂条纹、团块。土质较均匀,具高压缩性,性质较差。广泛分布于平原区及海域中部。 | 海积 | mQ41 | ||
③2-2 | 黏土 | 灰色,软塑为主、局部软可塑,厚层状。含少量灰黑色斑点和植物残骸,局部相变为粉质黏土。土质较均匀,高压缩性,性质较差。广泛分布于平原区及海域中部。 | 海积 | mQ41 | ||||
③3 | 粗砂、砾砂、角砾 | 灰黄、灰杂色,稍密~中密,很湿~饱和。碎、砾石呈棱角~次棱角状,不均匀,局部含大量贝壳碎片。零星分布。 | 冲积 | alQ41 | ||||
上更新统 | 上组上段 | Q32-2 | ④1-1 | 粉质黏土 | 灰黄、黄绿色,可塑,厚层状。含少量褐黄色氧化物斑点,局部相变为黏土。土质较均匀,中等压缩性,性质一般~较好。广泛分布于平原区及海域中部。 | 冲湖积 | al-lQ32-2 | |
④1-2 | 粉质黏土夹粉土、粉砂 | 灰黄、灰蓝色,可塑,具水平层理、薄层状或千层状,夹大量粉土和粉砂薄层、薄片或条纹。含大量云母碎屑。土质不均匀。中等压缩性,性质一般。零星分布。 | 冲湖积 | al-lQ32-2 | ||||
第四系 | 上更新统 | 上组上段 | Q32-2 | ④2 | 粉质黏土 | 灰色、局部灰褐色,软塑~软可塑,厚层状。含少量灰黑色植物残骸。局部相变为黏土,土质较均匀,高压缩性,性质较差。广泛分布于平原区及海域中部。 | 海积 | mQ42-2 |
④3 | 粉细砂 | 灰黄、灰色,中密,很湿~饱和,略具水平层理、薄层状,夹黏性土薄层或条纹。切面较粗糙,无光泽,摇振反应迅速,含大量贝壳碎片。土质较均匀,中等压缩性,性质一般。局部零星分布。 | 冲海积 | al-mQ32-2 | ||||
④4 | 粉质黏土 | 灰色、局部灰褐色,软塑~软可塑,厚层状。含少量灰黑色植物残骸。土质较均匀,高压缩性,性质较差,局部分布于第四系沉积物深槽区。 | 海积 | mQ42-2 | ||||
④5 | 砾砂、角砾 | 灰黄、灰色,稍密~中密,很湿~饱和,厚层状。局部为粉细砂。土质不均匀,中等压缩性,性质一般。零星分布。 | 冲积、冲海积 | alQ32-1、al-mQ32-1 | ||||
上组下段 | Q32-1 | ⑤1 | 粉质黏土 | 灰绿、灰兰、灰黄色,可塑,厚层状,偶见砂砾。土质较均匀,中等压缩性,性质一般。主要分布于平原区和海域中部。 | 冲湖积 | al-lQ32-1 | ||
⑤2 | 粉质黏土 | 蓝灰色、灰色、局部灰蓝色,软可塑、局部软塑,厚层状。局部含少量灰黑色植物残骸。土质较均匀,中等偏高~高压缩性,性质一般~较差。主要分布于平原区和海域中部。 | 海积 | mQ32-1 | ||||
⑤3 | 圆砾、角砾、砾砂、粗砂 | 青灰色,中密~密实为主、局部稍密,很湿~饱和,厚层状。土质不均匀,局部为粉细砂。中等压缩性,性质一般。零星分布。 | 冲积、冲海积 | alQ32-1、al-mQ32-1 | ||||
⑤4 | 粉质黏土 | 灰、绿灰、兰灰等杂色,可塑,厚层状,偶见砂砾。土质较均匀,中等压缩性,性质一般。主要分布于平原区和海域第四系沉积物深槽区。 | 海积 | mQ32-1 | ||||
下组 | Q31 | ⑥1 | 黏土 | 灰黄~褐黄色,可塑~硬塑,厚层状,含少量灰兰色条纹、团块。土质均匀,中等偏低压缩性,性质一般~较好。主要分布于平原和海域中下部。局部粉粒含量稍高,为粉质黏土。 | 冲湖积 | al-lQ31 | ||
⑥2 | 粉质黏土 | 灰色、灰黑色,可塑,厚层状,含少量灰黑色植物碎屑。土质较均匀,中等压缩性,性质一般。局部分布于平原区和海域中下部。 | 海积 | mQ31 | ||||
⑥3 | 卵石、圆砾、碎石、角砾、粗砂 | 灰黄、灰绿色,中密、局部密实,饱和,厚层状,具有较明显分带性,自上游至下游,磨圆度增加、颗粒逐渐变细,土质不均匀,主要分布于沟谷及其下游海积平原区。 | 冲积 | alQ31 | ||||
中更新统 | 上组 | Q22 | ⑦1 | 含砾砂粉质黏土 | 褐黄、灰黄~灰白色,可塑~硬塑,厚层状,土质不均匀,中等压缩性,性质一般~较好。主要分布于山前冲洪积、坡洪积地段,局部分布于平原区和海域下部。 | 冲洪积、坡洪积 | al-plQ22 dl-plQ22 | |
⑦2 | 黏土 | 灰褐、灰黑色,可塑~硬塑,厚层状,含大量灰黑色植物残骸。土质较均匀,中等压缩性,性质一般。零星分布。 | 冲湖积 | a1-lQ22 | ||||
⑦3 | 含黏性土碎石、角砾、砾砂 | 褐黄、灰黄、灰白色,中密~密实,很湿~饱和,厚层状。土质不均匀,中等压缩性,性质较好。主要分布于山前冲洪积、坡洪积地段,局部分布于平原区和海域下部。 | 冲洪积、坡洪积 | al-plQ22 dl-plQ22 | ||||
下组 | Q21 | ⑧1 | 含砾砂粉质黏土 | 棕黄、棕红、褐黄、灰黄等色,可塑~硬塑,厚层状,土质不均匀,中等压缩性,性质一般~较好。主要分布于山前坡洪积地段,局部分布于平原区和海域下部。 | 坡洪积 | dl-plQ21 | ||
⑧3 | 含黏性土砾砂(角砾) | 褐黄、灰褐色,稍密~密实,稍湿~饱和,厚层状。土质不均匀,中等压缩性,性质较好。主要分布于山前坡洪积地段,局部分布于平原区和海域下部。 | 坡洪积 | d1-plQ21 | ||||
Q | ⑨1 | 含砾砂粉质黏土 | 灰褐、灰黄~灰白色,可塑~硬塑,厚层状。不均匀,中等压缩性,主要分布于丘陵斜坡地段,局部分布于平原区和海域下部。 | 残坡积 | el-dlQ | |||
⑨2 | 含黏性土砾砂(角砾、碎石) | 褐黄、灰黄、灰杂色,稍密~密实,稍湿~饱和。角砾和碎石多呈棱角形。不均匀,中等压缩性,主要分布于丘陵斜坡地段,局部分布于平原区和海域下部。 | 残坡积 | el-dlQ |
4.2.2舟山市前第四系工程地质层组划分
1)岩浆岩类
岩浆岩类工程地质层表 表4-3
时代 | 层号 | 地层名称 | 岩性描述 |
燕山晚期 | ⑩1 | 全风化花岗岩 | 灰黄、褐黄色,岩石风化强烈,矿物蚀变强烈、已基本不可辨认,岩体多呈砂土状、含少量角砾、碎块状和黏性土,新鲜断面上依稀可见原岩结构。 |
⑩2 | 强风化花岗岩 | 浅肉红色、灰黄色,中粗粒、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少量斑杂构造、球状构造),岩石风化强烈,主要矿物成分为钾长石和石英,少量斜长石和黑云母,矿物颗粒晶屑蚀变较严重,钻探岩芯多呈碎块状,质地较硬。 | |
⑩3 | 中风化花岗岩 | 浅肉红色、粉肉色等、含少量黑色斑点,中粗粒、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少量斑杂构造、球状构造),岩石风化强烈,主要矿物成分为钾长石和石英,少量角闪石、黑云母,矿物蚀变一般,岩石风化程度中等,钻探岩芯多呈柱状、少量碎块状,质地坚硬。 | |
⑩4 | 微风化花岗岩 | 浅肉红色、粉肉色等、含少量黑色斑点,中粗粒、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少量斑杂构造、球状构造),岩石风化强烈,主要矿物成分为钾长石和石英,少量角闪石、黑云母,矿物蚀变不明显,岩石风化程度轻微,钻探岩芯多呈长柱状、柱状、少量短柱状,质地坚硬。 |
备注:本表以燕山晚期侵入花岗岩为例,仅作为分层描述例子,不做岩性定义定名,各地段依据勘察(查)查明潜火山岩或侵入岩地层岩性、原岩构造和矿物含量等特征具体描述。
2)下白垩统火山沉积类
下白垩统火山沉积岩工程地质层表 表4-4
系 | 统 | 组 | 代号 | 层号 | 地层名称 | 岩性描述 | |
白垩系 | 下白垩统 | 馆头组 | K1gt | ⑪1 | 全风化凝灰岩 | 灰黄、褐黄色,岩石风化强烈,矿物蚀变强烈、已基本不可辨认,岩体多呈砂土状、含少量角砾、碎块状和黏性土,新鲜断面上依稀可见原岩结构。 | |
九里坪组 | K1j | ||||||
茶湾组 | K1cw | ⑪2 | 强风化凝灰岩 | 灰褐、灰黄色,凝灰(熔岩、流纹)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为长石和石英,少量黑云母等暗色矿物,岩石风化强烈,矿物蚀变较严重,钻探岩芯多呈碎块状,质地较硬。 | |||
西山头组 | K1x | ⑪3 | 中风化凝灰岩 | 灰褐、灰紫、灰绿、灰黄等色,凝灰(熔岩、流纹)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为长石和石英,少量黑云母等暗色矿物,局部含少量自碎角砾、矿物蚀变一般,岩石风化程度中等,钻探岩芯多呈柱状、少量碎块状,质地坚硬。 | |||
高坞组 | K1g | ⑪4 | 微风化凝灰岩 | 灰褐、灰紫、灰绿、灰黄等色,凝灰(熔岩、流纹)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为长石和石英,少量黑云母等暗色矿物,局部含少量自碎角砾、碎屑、矿物蚀变不明显,岩石风化程度轻微,钻探岩芯多呈长柱状、柱状、少量短柱状,质地坚硬。 |
备注:本表以下白垩统凝灰岩为例,仅作为分层描述例子,不做岩性定义定名,各地段依据勘察(查)查明地层岩性、原岩构造和矿物含量等特征具体描述。
3)中元古界变质岩类
变质岩类工程地质层表 表4-5
界 | 系 | 统 | 群 | 组 | 代号 | 层号 | 地层名称 | 岩性描述 | |
中元古界 | 陈蔡群 | 徐岸组 | Pt1xw | ⑫1 | 全风化角闪片麻岩 | 灰黄、灰褐色,岩石风化强烈,矿物蚀变强烈、已基本不可辨认,岩体多呈砂土状、含少量黏性土。 | |||
下吴宅组 | Pt1xa | ⑫2 | 强风化角闪片麻岩 | 灰黄、灰褐、深灰色,变余结构,片麻状构造,岩石风化强烈,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角闪石、黑云母和石英,钻探岩芯多呈碎块状,质地较硬。 | |||||
下河图组 | Pt1x | ⑫3 | 中风化角闪片麻岩 | 深灰、灰黑色,变余结构,片麻状构造,岩石风化较强烈,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角闪石、黑云母和石英,钻探岩芯多呈柱状、少量碎块状,质地较坚硬。 | |||||
捣臼湾组 | Pt1d | ⑫4 | 微风化角闪片麻岩 | 深灰、灰黑色,变余结构,片麻状构造,岩石风化强烈,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角闪石、黑云母和石英,岩石风化程度轻微,钻探岩芯多呈长柱状、柱状、少量短柱状,质地较坚硬~坚硬。 |
备注:本表以岱山双子山发育水文中元古界陈蔡群下河图组斜长角闪岩为例,仅作为分层描述例子,不做岩性定义定名,各地段依据勘察(查)查明地层岩性、原岩构造和矿物含量等特征具体描述。